以实践点滴之力,融新时代浪潮。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17名青年学子与教师共同组建了“伴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8月15日至8月17日,团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了一系列暑期文化卫生社会实践活动。

队伍简介
“伴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自麻醉学系不同年级,他们怀揣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走进基层,走向乡村,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用医大人脚步践行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自2017年起,实践团队已前往攀枝花、宜宾、泸州、凉山等地深入12个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居民3000余人,服务贫困地区儿童800余人,服务白血病儿童1174名,累计志愿时长5.6万小时,参与和发起的志愿项目曾获得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报道38次。

凉山的故事悄然开启
项目简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青年学子组建“伴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了一场“青春乡村行”,通过实践研学和健康科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01-
乡约破晓,牵手童行
1.格吾村科教篇
过去,凉山州昭觉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重点特困地区,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物质贫困在这里相互交织叠加。
实践队赴昭觉县特布洛乡格吾村,通过医学科普、职业规划、趣味运动等形式,关爱格吾村乡村困境儿童,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笔下的梦想
通过学习七步洗手法和防溺水儿歌,增强孩子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少年中国说》童谣朗朗上口,看中国少年谱写盛世华章;性教育缓缓开展,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两性观念;“麦田绘梦”趣味活动,以美育赋能梦想;趣味运动会,实现在体育中育人成长。
2.会理家庭贫困儿童一对一帮扶篇
实践队以家访形式,开展了家庭困难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携带悉心准备的学习用品、书籍、体育器材等物资,来到了会理县小言的家中。
在一对一交流中,队员深度了解小言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并进行了耐心解答。实践队员与小言达成了结对关系,后续将进行持续帮扶与关注。
-02-
红途筑梦,彝风鉴史
1、彝乡巨变,一步千年
在党的光辉政策照耀下,凉山州“一步跨千年”。作为中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背靠泸山,面朝邛海,成为了解彝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实践队深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实地参观,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队员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彝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彝族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体悟到“彝海结盟”对彝族人民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团队成员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2、寻迹会理,学史明志
学习党史知来路,增强使命聚新程。位于会理城郊铁厂村的会理会议纪念地,群山环绕,怀着崇敬与敬仰之情,实践队来到这块承载着革命历史的红色沃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解读红色会议史,聆听长征路险阻,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医者使命,书写新的“长征路”。
-03-医普稚耋,护民安康
1.入户老年慢性病科普
情暖夕阳,守护健康。实践队跟随西昌市长宁社区网格员深入探访居民家中,利用自身所学医学知识,向社区老人讲解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方法,解答各种健康问题,帮助清理家庭过期药品。
➡️团队共搜集居民健康数据93条
➡️给长宁社区提交居民基础健康数据报告1份
➡️共服务居民53户
为推动“健康药箱”进社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贡献了医大力量。

(团队成员入户为老年人科普)
2.社区家庭性教育调研
实践队深入探访和调研了长宁社区127户家庭儿童接受性教育程度,并形成调研报告。
▶
数据显示,长宁社区71%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相关的科普
▶
在进行过性教育的家庭中,女童家庭数量明显多于男童家庭
结合调研数据,实践队在长宁社区开展了人体生理知识科普,增强社区儿童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团队成员为儿童讲解人体生理知识)
宣传成效
实践队员积极打造新媒体矩阵,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多平台,设计发布了一系列活动创意Vlog和推文,生动展现活动全过程,抖音视频第一期播放量量累计达到1786,持续扩大影响。
实践总结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伴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队,将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融入实践课堂,以小我融入大我,践行学生骨干“青雁”引领作用,立志用毕生去诠释小医大爱,用恒心去践行医者仁心,以青春之姿,燃青春之火,担时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