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文化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信息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更加剧烈,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互联网对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独特的优势,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
1.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与及时性
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由于信息快捷高速地传递,既使万里之外的网友也可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互通信息,提高了人类对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更新的速度很快,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对于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2.信息资源的广泛性与共享性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并且网上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各种内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的内容不同于书面内容那样单一,而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上网者既可以看见文字图像,同时也可以听见声音,非常生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与整个网络世界、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交往。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阅读报刊。在网络社会,人人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可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也不会因为过度使用而减少。
3.存在方式的交互性与虚拟性
网络不是静态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所谓交互性,是指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网络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交往互动关系。网络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从而使人类的文化交往方式面临深刻的变革。同时网络又具有虚拟性。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使大学生丰富的情感流露受到影响,而网络虚拟性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这种交流是广泛、安全、隐匿的,人们在虚拟匿名的环境下,可以痛快脱下现实生活所赋予他们的种种身份和约束,自由地发表言论。
二、集体主义价值观浅析
集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继承了历史上先进的伦理思想,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和总结了先进工人中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行为和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学者张耀灿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另一位学者张尉萍指出:“集体主义是指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体系。”
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1)社会利益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这个社会的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尽可能保证和满足成员的个人利益。(3)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坚持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充分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努力把社会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促进个人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里有三个基本点要特别注意,一是社会集体利益的权威性,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三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协调性。
三、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网络环境给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和培养带来的机遇
首先,网络社会实质上是人的社会,互联网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包括社会各界要努力抓住这样的机遇,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地球村变为现实,人们不分国家、地域、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经济利益、职业等制约,真正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无拘无束的交往,而这种交往为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展示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其次,大学生在虚拟匿名的环境下,可以痛快脱下现实生活所赋予他们的种种身份和约束,自由地发表言论。也正因为这样,互联网也具有真实性,学生会流露出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无论是正确的价值观还是错误的价值观,这些往往比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更为客观准确,有利于教育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管理者更真实地了解和贴近学生,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再次,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不同身份的用户交织齐聚一堂,各种内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竞相争鸣,涵盖各个领域。学生们在网上直接提出任何想知道的问题,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心理上还是情感上,总有许多热心的人给予积极的回应,让他们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在获得满足感与认同感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之间交流的障碍在消失,沟通的能力在提高,增强了学生与集体交流的能力。如果发帖者想要引起大家的共鸣,想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就必须遵循网络环境下的游戏规则,即发帖者必须更加注重集体与团体的交流,只有所阐述的内容是大家或者部分人所共同感兴趣的,才会引起大家或这部分人的共鸣。有时一个关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帖子,会有无数的人参与其中,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甚至争论不休。在这个过程中,如若有人抨击自己的国家,会遭到几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攻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体现地淋漓尽致。
2.网络环境给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和培养带来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上不同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冲突激烈,并且在网络传播的空间中,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和民主,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这使得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趁虚而入,向大学生传播反动、消极、迷信、色情、暴力、反集体、反社会等不良信息。而大学生普遍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还不能把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正确地统一起来,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在激烈的动荡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动摇既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对以前接受的主流思想产生动摇、迷惑,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甚至对西方的价值观念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及依赖性,进而削弱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动摇本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出现反集体主义倾向,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倾斜、迷失和蜕变。
其次,互联网的匿名性与随意性等,为当代大学生自主、理想化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人们是从外貌、脾气、性情、兴趣等综合因素去考虑的。一部分大学生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不是通过积极实际求助而是到虚拟的网络上去回避。马克斯·劳卡在《大冲突:赛博空间和商科技对现实的威胁》中说到:“在这个杂糅的世界,每一种潜在的价值都变成了它自己的阴暗面;自由,成了种种恶习和折磨他人的自由;匿名,成了肆无忌惮的色情电话的匿名;而脱离物质躯体的解放,成了折磨他人虚拟躯体的邀请函。当真实世界用各种检查制度和权衡措施把住邪恶之门时,人性中的所有恶魔,却在极短时间内跳到赛博空间里重新开张营业”。
再次,学生通过网络的交流,在获得满足感与认同感的同时,却往往容易使部分人更加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往往会错误地判断社会、 他人以及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抵触甚至拒绝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沟通与交流,只与虚拟环境下的虚拟人进行交流,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小集体主义观念,这种小集体主义观念不是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而这种观念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松散混乱的集体主义观。如果过分沉迷于虚拟社会,就会导致这部分人心理空间的实际封闭,更加脱离现实的生活群体,排斥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更加滋长孤独和抑郁的情绪,而这部分人则完完全全地背叛了集体主义。网络的虚拟性创造出了一个虚幻的情感,沉醉于一种虚幻的满足中,在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逃避现实,割断与现实集体的联系,对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策
1.发挥高校辅导员网络平台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至关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自身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学习,掌握新技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借助网络平台,开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阵地,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建立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主旋律的辐射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还可以在其个人博客中收集一些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事例资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辅导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聊天工具,增强工作时效性,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同时促使班级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整个过程,提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增进学生与集体的沟通与交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强化网络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熟悉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专业队伍,以提高网站建设与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了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在现实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还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能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又能以柔性手段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引导他们学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把远大的理想和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相统一,培养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其活跃的引导员和传播者作用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2]。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这样一些非选举产生的、较为活跃、对其他学生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普通网民;一方面又是网络教育工作者。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既能够了解把握普通学生在网络言论交流和信息发布时的心理,又比普通学生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多了一份理性。培养意见领袖,形成网络论坛的最强音,根据不同时期状况进行话题引导和舆论方向控制,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其网络教育引导员作用,能在更高的平台上科学、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关注学生中这些意见领袖的存在,积极影响他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发挥他们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播中的正面效应,尽量避免负效应传播的发生。
4.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让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在校园网上唱响主旋律,利用网络对师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让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占领、充实这个阵地,用主导性的先进文化和崇高的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成才。
来源:四川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