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青年运动。它继承并发展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冲破了国民党政府与日寇联盟的长期恐怖统治,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革命运动,宣告了民族革命大风暴的来临。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一二九”运动,把它和“五四”运动并论。他说:“至于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抗战”。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一二九”运动则为抗日战争做了思想上、心理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这两个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共同特点:
1.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主动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当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之时,青年学生奋起抗议,游行示威,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五四”运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的传统。在“五四”爱国主义传统的鼓舞下,先后出现了1925年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顾正红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出现了1926年抗议日、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最后通牒”的“三一八”爱国运动;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和热河后,又阴谋侵占华北,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节节退让。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祖国濒临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发出悲愤地呼喊:“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奔走呼号,救亡图存,站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响应,很快发展成全国范围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展和取得最后胜利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推动下发生的。十月革命前,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首先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向封建的政治文化发动猛烈进攻,要求青年敢于破除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旧观念、旧风俗,树立适应时代的新道德、新观念、新风尚。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李大钊以极大的热情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他们都先后完成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正是这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居于当时中国人民反帝救亡运动的主导地位,给了青年学生直接的影响和指导,成为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是党在白色恐怖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长期工作的结果。中共北平临时工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一系列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团结进步青年,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北方局当时所创办的《民族战线》、《实话报》、《华北烽火》、《火线》等革命刊物,始终在地下党和进步学生中秘密流传,这些革命刊物像燎原的星火,无时无刻不在进步学生中传递着革命的信息,播撒着革命的种子。尤其是在党的《八一宣言》和红军长征胜利消息的鼓舞下,姚依林、黄敬、周小舟等共产党员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发动、组织工作,使抗日救国成为广大学生的强烈愿望。当日寇染指平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之际,中共北方局适时地发动了这一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进而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战。综观历史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只有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运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才能把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化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
3.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首先发起的,但“六·三”以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觉悟和鲜明的阶级意志,使爱国主义日益紧密地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任务联系在一起,为近现代以来的爱国主义奠定坚实的力量基础。青年学生与工人阶级并肩战斗,使青年学生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证明学生运动只有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五四运动后许多青年一面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面到工农群众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组织演讲团,进行平民教育,邓中夏组织“平民讲演团”,到长辛店等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创办联系工农的夜校和劳动补习学校,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创办夜校,吸收劳苦工人入学,了解他们的劳动、生活,讲革命道理。他们到工厂农村调查,了解工农劳动生活状况。李大钊组织青年学生到洋车工人、印刷工人中去做调查。这些都是当时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标志着他们开始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而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作了准备。
在“一二九”运动中,中共适时地为青年学生运动指明了方向,将爱国学生运动引上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使学生运动得以稳步推进。1936年1月,平津学生首先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他们深入华北农村,宣传抗日救亡,唤起民众,组织工农。1936年2月深入农村的学生在保定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支队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到六、七千人,地方组织遍及全国,成为党领导的一支重要革命力量,为抗日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及活动分子。此外,上海、广州、济南、徐州等城市青年学生,也都先后下乡,深入民间,开展宣传活动。这不仅使抗日救亡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而且也使青年学生从与贫苦农民的实际接触中,受到深刻教育和锻炼,许多青年学生在下厂、下乡宣传过程中,投笔从戎,成为抗战爆发后敌后抗日斗争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工农群众在一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一二九”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所走过的道路,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知识分子好比种子,工农大众好比土地,当种子和土壤结合的时候才会生根、开花、结果。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一二九”运动洗礼的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抗日前线,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许多人在战火中把自己锻炼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历史总是赋予不同时代的青年以不同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中国人也有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青年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勇挑重担、艰苦创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当代青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青年就喊出“干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现了时代主旋律。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大事、难事中,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说五四时期和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那么现在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当前,我们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党的领导高度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永远跟党走。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要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继承和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青年学生要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就必须自觉选择和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在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学习和掌握实际经验,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响亮誓言。
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网